做创意类乙方,被甲方骗稿大概是最常见的事了,毕竟是给钱的爷爷,为了混口饭吃,大家明知山有虎也要向虎山行。
【秀女入宫基本款骗稿】
几年前某品牌组织比稿,当时东家一听名头觉得应该不差钱,很是卖力。
然而待到提案当场,甲方说你们这个idea不新鲜,我们都想到了
最后一家乙方都没要,把提案筛一筛,内部找个设计攒一攒,出街。
这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意思吗?
这几年看似不差钱的IT业也在用这一招,骗乙方,骗面试者,空手套白狼无本万利,已经被社交网络曝光无数次了。
【上面有人姓什么都可以骗稿】
几年前给政府项目比稿,甲方说非常喜欢你们的提案,可是我们不太有经验,不知道最后执行出来是怎样,你们能不能给我们多demo一些?
当时的东家觉得政府项目,政府能骗吗?笑话。
demo交过去,甲方说我们太喜欢了,就和你们公司合作了,不过,我们领导没法想象这些demo的效果,你们能不能把这几页的动效做一做,做了就签合同
东家满心欢喜,demo 2做完发过去,半个月没回音。
再问,“不好意思我们已经找到合适的合作公司了”。
过几个月项目上线,和demo90%相似。
【宫斗骗稿帝后双赢豪华套餐】
甲方是业界知名global品牌,leading agency是甲方长期合作的4A。
当时的东家负责执行提案。东家想挤掉另一家供应商,非常卖力,甲方深受感动,说不如你们提全案leading agency,旗下两个产品都给你们做。
刚入宫就受宠,东家很兴奋,提了十几轮,虽然一直没签合同,但眼看着提案慢慢被我们主导,大家都很有信心。
然后,过年了。
年关对于乙方来说,大概是俄罗斯轮盘游戏。
年前对产品A的最后一轮提案是和热门综艺合作,买冠名权。
年后甲方突然变脸,大骂我们提案不靠谱,预算有限,产品A不做了。
然而几个月后综艺上线,冠名方正是产品A——甲方撇掉我们直接和该综艺对接,植入方式都和我们的提案一致。
皇上细看方案不是为了砍价就是为了看哪里还能抄抄
丢了产品A东家只能做产品B,我们的提案倒是被认可了,可是合同签的是线下活动执行,而非全案。
甲方说你们不签就算了,有的是执行公司
最后东家忍辱以报价1/3的服务费签约。
可怜我那些整天与数据、PPT为伍的同事,居然要去搭场地、装观众、维护秩序。
谁也没想到,真正的暴击发生在秋天:
leading agency参加国际广告业大赛,罗列自家公司参赛项目,产品B赫然在列。
不仅如此,leading agency把所有idea及执行全部归功于自己,连甲方global设计师的执行内容都不放过。
本宫一日在后位,你就休想那leading agency名分!
甲方骗,大乙方也骗,他们才是利益共同体。
甲方的“给你话筒开始你的表演”和大乙方的“你行你上我认怂”,不过是配合默契的刀俎而已。
同事们在纠结到底哪里惹甲方爸爸不开心才被踢出局,我却满脑子都是宫斗剧里新妃子被皇后设计受宠,再被设计干掉的剧情。
【麝香堕胎项目流产式骗稿】
空手套我也认了,怪的是赖尾款。
当时的东家和甲方是签月费的关系,甲方还算是业界巨擎的,稿子出街后突然玩消失
东家索要尾款,被告知你们的稿是渣渣我们不要了
几个月后一批高仿稿出街。我不是很能理解这个操作:直接用东家的稿子不就好了,花钱做高仿是图什么?再说月费还一直交着呢。
东家二话不说走起了法律途径,官司拖了两年才把钱追回来。
但我觉得做高仿还算是有点志气的——真不是我三观歪:某一年甲方要求提全案,当时的东家执行了一部分,合同没签,甲方突然说不做了
几个月后我们才发现甲方找了别家供应商,大家还在庆幸没执行完客户就叫停的时候,这家供应商居然有脸问我们要之前的提案文件和执行文件
同事们都不给,最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老板说给吧给吧。
有同事气不过,发了已合层的psd。
【太后下懿旨式抢稿】
至于最后要说的这种我觉得不能叫骗,应该叫抢。
甲方是时尚杂志,之前合作重建官网。
交付完毕的时候甲方突然说他们要给奢侈品牌提案,让当时的东家出一个华丽无比的展示文件(flash做成高级ppt样式),2天后要。
东家报价4万,甲方说:
不行,你们必须免费做。
甲方说:明年我们和几十个一线大牌合作,都是你们的,免费做就都给你们;不免费做,大牌签不下来大家都饿死
乙方免费做是比杨超越还灵的锦鲤吗?
本来创意坚决反对,不想AM那边私自答应客户——就这样把创意卖了,而创意的leader居然没有丝毫反抗,就强迫下面人通宵赶稿。
后来,和你们想的一样,这个甲方再没有和东家合作过
但你们想不到的是,年底那个出卖创意的AM获得最佳员工奖,在台上笑中带泪地说“感谢公司培养我
(这个AM可能是甲方派来的,没想到自己人中出了一个最佳员工)。
嗯,人间不值得
甲方乙方丙方客户同事vendor都不值得
俗话说“杀头的生意有人做,赔钱的生意没人做”。
虽然一直讲“No PO, No work”,但事实上随着市场状况内啥,被骗稿的概率也越来越高了。
跟进不靠谱的销售线索是造成资源浪费的最大原因。
靠谱=需求靠谱()X预算靠谱(
剩余其他什么花里胡哨特别是假装自己热心的挑剔,都只是假象。
客户是上帝,但是给了钱的才是客户
请把你优质的产出和服务体验,留给真正给钱的客户。
至于不给钱还骗稿的那些,该怼怼该打打,这对他们来说也算工伤。
希望业界早日形成一种共识:
挨打挨骂挨怼挨挂是骗稿的活该必然一部分,不爽不要玩。